[02.27]动画电影中“中国元素”为何不能通过“中国制造”...
动画电影中“中国元素”为何不能通过“中国制造”体现好?
如今,动画电影日益成为全球银幕上的大热门之一。随着中国市场的扩大和中国文化的输出,在世界范围内,动画电影中屡屡出现“中国元素”,这些电影经常斩获不俗的票房成绩。然而,这些靠“中国元素”赚大钱的动画却鲜有“中国制造”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?中国动画为何讲不好中国故事?如何发现和发掘中国符号并运用在国产动画中,使之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力量?近日在北京举行了“中国动漫产业的国际化之路研讨会”,众多业内人士出席了活动,纷纷就此为中国动漫产业诊脉。
中国符号成为世界动画“商业利器” 却无法为国产动画带来利润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中国文化成为一股风潮在席卷着世界各地的文化领域。与此同时“中国符号”也成为世界动画的“商业利器”。 比如「花木兰」自1998年6月19日起在全美首映的周末三天票房纪录就达到2300万美元,全球总票房为3.043亿美元。10年后的「功夫熊猫」自2008年6月在全美首映的周末三天票房纪录就达到6000万美元,以全球总票房5.771亿美元,成为好莱坞动画电影史上的票房奇迹。“中国符号”正不断为国外动漫制作机构带来相当丰厚的利润。 反观近些年中国本土的动画电影却鲜有佳作,拿这两年戛纳电影节电影市场展区举例,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的展位一直设在地下一层,在一个不太显眼的角落,带着几部在国内知名度都不算太高的电影来卖片。2014年的展位直接变成了动画片专场,数十部国产动画电影在此进行宣传、推广,负责人表示,买家主要以中东、东南亚居多。海外市场并不乐观。易观智库互动娱乐业务中心研究总监薛永峰直言,国产动画片想要与国际接轨,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。 从世界范围来看,除了好莱坞动画片在各个国家有好的商业表现之外,连日本动画片都没有在国际商业市场上拥有份额,宫崎骏动画也只是在艺术领域中表现得更为出色。当今的中国动画,就商业性而言,刚刚在起步阶段,即使在国内市场上有出色票房表现的动画片,也没能走出去,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。 中国动画电影是一直都没有好作品吗?中国动画电影已历经了80多年的洗礼,从中国电影史上首部动画电影「铁扇公主」开始,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,「大闹天宫」「三个和尚」「哪吒闹海」等电影将中国动画的发展推到了一个高潮阶段。 所以,我们在感叹“中国符号”魅力的同时,应该反思一下,为什么现在的我们手握“利器”却不能像过去「大闹天宫」那样辉煌,反而在崇拜国外动画思想与技艺对我们的“文化复制品”。 北京新影联院线总经理周铁东认为,2008年以前,国产电影能够走出国门的只有武侠大片一个类型,而2008年之后,中国的动画大片也开始在海外销售发行。目前看来,动画片是急需突破的类型片。动画片最容易获得全球观众。因为动画电影是一个最能够跨越市场边界、最能够克服文化折扣、最能融合行业智慧的电影类型,动画创作有无限的想象力,可以容纳各种内容和题材。
转自178动漫
页:
[1]